由垃圾桶的變遷折射出的人類社會的變化卻是輝煌的、意義重大的。
從既不實用也不美觀的土坑桶到造型獨特,使用方便的新型垃圾桶;從只限于家庭使用的私用桶到街角巷尾隨處可見的公共垃圾桶;從各種垃圾混裝的單桶到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分類的雙桶,垃圾桶經歷了四十余年春秋歲月的轉變,事情雖然小,卻反應了我國人民環保意識的不斷深化??梢哉f,從垃圾桶的變遷中可以折射出,我國文明發展的飛躍變化。
垃圾桶的土坑時代
或許是我國對環境保護的理念提出較晚,六七十年代,當西方一些國家已經開始研制更具有實用性的垃圾桶的時候,我們的垃圾桶還只是處于“土坑時代”。
雖然土炕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集體投放垃圾的地方,廢棄物不至于像以前一樣散落在各處,但是堆滿垃圾的土炕,經過風一吹,里面的紙屑、塑料袋滿天飛,這些垃圾很多時候都是物歸原主。所謂的土炕,與其說是“垃圾桶”,倒不如說是垃圾堆更加合適。
簡易垃圾桶的出現
七八十年代,我國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“垃圾桶”,如柵欄桶、水泥桶等,它們雖構造簡單,但還是較好地起到了儲存垃圾的作用。
柵欄桶,這種桶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可能較為熟悉,它是由竹片編制而成,制作簡單且攜帶方便。它既可以用來存放物品,也可以用來傾倒垃圾。但是由于這種柵欄的縫隙較大,因此這種桶只適用于體積較大的垃圾,那些體積小的垃圾則會從縫隙中散落出來,在刮風的時候同樣會出現垃圾滿天飛的情況。另外,這種垃圾桶一般只限于家里使用,而不為公共使用。
到了八十年代,街道上逐漸出現了公共使用的垃圾桶,那就是水泥桶。水泥桶雖然構造也相對簡單,但比起原先的土炕和柵欄桶,它還是顯現除了它較易存放垃圾的優勢。到了九十年代初,水泥桶已是隨處可見,直到現在有些城市的公共垃圾桶仍為水泥桶。同時正是這種公共垃圾桶的出現,讓我國人民開始意識到了環保的重要性。
分類垃圾桶逐漸普及
九十年代初期街道上的公共垃圾桶除了水泥的外,還有木質桶、塑料桶、不銹鋼桶等。由此可以看出,人們在垃圾桶的材料上下了很多功夫。但是,這些垃圾桶,都還只是不對垃圾作任何分類的單桶式垃圾桶,因此在結構上基本是大同小異。
也許是環保觀念日益深入人心,九十年代中期,大街上開始出現另一類垃圾桶::桶里面分置兩個小桶,分別存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,桶箱則用不同顏色標示—這就是我們現在最常用的分類式垃圾桶。
如今隨著人們環保的意識越來越強,各地積極推展開了垃圾分類政策,分類垃圾桶已遍及全國各地。由此可見,分類式垃圾桶已逐步取代了過去的單桶式垃圾桶,實行垃圾分類,成了人們最新潮的環保理念。
(部分節選自搜狐歷史)